首页 教师博文

地下探秘之旅 ——基于团体讨论大班综合探究活动组织策略

  • 2023-05-30 10:23
  • 阅读 67
分享到: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本着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团体讨论为主要形式思维导图为主要工具引导幼儿把在团体讨论中获得的零碎知识联结成一个整体,并加以输出的合作式学习 

 

关键词团体讨论  窨井盖  合作学习

我园在亲生活课程建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开展情况,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围绕生活中正在发生的雨污管道分离展开探究。然而,幼儿在探究中的参与度不高、欠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团体讨论中教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评价指导?......一连串的问题有待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解决。下面,我们就以“地下探秘”为载体,寻找适宜的组织策略及评价技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并提升幼儿在团讨活动中发现、释放、组装知识的能力,促进其学习品质的发展,实现自主合作式学习。

 

一、探究准备期——发现材料的特征和基本作用

在活动准备阶段,师幼可以共同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团体讨论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探究的目也可以激发与探究的兴趣与动机。

1.讨引共鸣——为什么到处在修路?

    王萌:“我看到外面到处都在修路,我家门口的路也快修到了。”,钰涵说:“我家门口也在修”宣邑:“为什么到处在修路,他们修路是干什么的呀?”师:“他们是在做雨污管道分离”,修博:“什么是管道分离啊?”为什么要管道分离呢?......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绕雨污管道分离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我们先和幼儿一起确立了探究的目的,再将幼儿产生的问题提炼出一张调查问卷(如图1.1),以此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究和积累有关“修路”的经验。

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幼儿散乱的对话有意识地对幼儿的兴趣问题进行分析从中进行挖掘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并且,利用合适的提问鼓励幼儿根据自身对雨污管道分离的疑问进行思考,聚焦问题明确探究内容,使幼儿对初次探究修路的产生个体化兴趣

2.共同梳理内容——我们的问题均不同

梳理内容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有目的、有依据地进行表达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思考,聚焦自身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幼儿经验或外界因素探究内容的影响鼓励幼儿用对比、验证的方式内化所获得的经验。

问题一:管道的数量为什么有两根?

我们的发现:

紫曦:为了让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分开,污水管道流到污水处理场,雨水流到大海。

辰睿:雨水流到大海可以再次利用,不会浪费水。

源源:也能让污水处理厂少处理一点水。

问题二:为什么污水管道粗一点?

佳涛:我觉得是因为污水管道有很多垃圾:比如便便、食物碎等等。所以,它的管道需要粗一点。

源源:因为污水管道需要快点流到污水处理厂,因为太臭了。

宸郗:我觉得细的管道流得快一点

歆冉:肯定是粗的快一点啦!

师:那我们试试看

在梳理和讨论中,师幼共同整理、归类探究后所获的知识经验,最终形成图1.2中的调查内容。本次梳理出的内容是以表象的管道及窨井盖等材料的特征与基本作用为主。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照片为媒介,思维导图为工具,不仅能帮助幼儿回忆和梳理探究的内容,更让他们聚焦图片中的内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探究性的问题,这为接下来教师捕捉有价值的探究点提供了帮助。

3.聚焦个体问题——猜想得到验证

  猜想:粗的管道流得快和细的管道流得快?

幼儿发现:细的管道流的慢,粗的管道流的快,又细又长的管道流的更慢。

如图1.3和图1.4所示

4.给予有效评价——探究持续深入

    成人的肯定与鼓励,能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在操作验证的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更倾向于评价幼儿表现出的具体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学习品质,而非关注验证后的成果。这不仅能强化幼儿内在积极的主观意识,更能让他们主动产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行为。

师:源源和宸郗,你们的发现是什么?

源:我发现我用粗的管道时,水一下就流完了。但是,用细的管道就很慢。

宸郗:我发现我的两根管道都是细细的,水流得速度都慢。

源:那为什么我用细的管道也比你快一点点呢?

宸郗:我在管道下面又接了个弯道,管道变长,所以水流得更慢了。

师:所以,你们的发现是细的管道流的慢,粗的管道流的快,又细又长的管道流的更慢。

我认为,你们实验的结果很准确、非常有依据。同时,你们是自己去验证的态度很负责任。你们是很认真、负责的人。

针对两位幼儿实验的态度,教师进行了具体化的行为描述后,又肯定了他们行为背后所指的学习品质。在此之后,两位幼儿更加投入地参与探究活动中。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对于幼儿的探究行为有很大的作用,他们会往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教师要注意的是评价是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如幼儿通过一日生活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可以量化的行为等作为评价对象。

二、探究推进期——发现管道和窨井盖的关联

探究推进期是幼儿综合探究活动中最主要的时期,教师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可以帮助幼儿会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重组并内化。在这过程,幼儿需要主动思考并得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因此,将探究发现的知识进行大致的概括和分类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1.投放相关材料——发现新知识:窨井

通过设置开放式的材料来容纳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幼儿在与材料的碰撞,逐步聚焦发现的问题。例如,我们将雨污分离施工现场的照片投放在区域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均可以自由地在区域中进行探索和发现。

某一天,幼儿围在一起讨论黑色的窨井是用来干什么的。如图2.1所示,所有人都不知道,大家一致决定去问专业的施工人员。于是,就有了下文的团体讨论。

师:回家调查后,你们知道它的名字了吗?

周:他叫管道接口

萱:我妈妈说,它叫塑料检查井。

师:我们不太确定,那先看看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嘉堪:他旁边有这么多的口,都是用来接管道的。

妙萱:中间的管道是施工人员用来检查下面的管道有没有堵住的。

嘉堪:哦,我知道了,就是管道接在旁边的四个口,中间的口在上面肯定会放一个窨井盖,然后防止别人掉下去的。

师:那按照它的作用来说,哪个名字会比较合适呢?

幼:塑料检查井

师:原来这个塑料检查井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接管道的,还能让是工人们进去检查管道的情况,保证地下的管道是一直保持畅通的。

孩子们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在区域材料中发现的疑问:知道黑色的管道叫做塑料检查井(也称窨井),其作用是连接管道、方便工人检查等。通过这次的调查与发现,教师发现幼儿在与材料的碰撞中,会主动产生问题以及探究的欲望。

2.解释输出知识——管道间的接口

在探索的时候,大班幼儿经常会问很多,但对于表述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提问技巧将问题的重点放在“发生了什么”或“接下来可以怎么做”。如此,将幼儿的思维聚焦到探究对象正在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幼:“家里的污水管道是怎么和黑色的污水管道(主流管道)接在一起的呢?”

嘉堪:“应该是把两个头放在一起”,他边说边比划。

师:“你可以试着画下来,这样我们就更容易懂了。”

听完,他就把自己观察到的画下来。

萌:原来是用这个接口啊,我们家旁边管道也有这个接口,就在黑色排污管道的旁边,不过现在还没有接上去。如图2.2、图2.3所示

可馨:我家旁边也有,我看施工人员用一种接口,一边粗一点,一边俩上去的细一点接上去的。这样就可法把这些管道连接在一起了。

嘉堪:对,就跟窨井的作用是一样的,是用来连接的。

师: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好,原来粗的管道和细的管道之间是有专用的接口进行连接的。

  由谈话实录可见,教师给予幼儿自由表达,即解释输出的机会,那么他们就有机会将自己探究所得内容进行详细地描述,再加之引导幼儿利用语言、绘画等多种方式向外输出,这不仅给予他们敢说、能说的机会,更可以让自己的想法得到验证。

3.评价多元化——积极修正认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幼儿探究活动的形式,给幼儿创造更多自由探索和“犯错”机会,方便观察记录幼儿探究行为并从中得到反馈,从而进行有效地评价。而什么是有效地评价呢?即从多角度、多方面给幼儿以积极而又具体的评价和鼓励,积极地反馈可以让幼儿发自内心地接纳错误、修正认知。

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打开水龙头管道里就有水,关上就没水了呢?为了修正他们错误的认知:管道不会因为水龙头关闭就没水了,于是教师决定以图中的实验为载体,让幼儿能更清晰地看清楚这一原理。如图2.4所示

可馨:我发现,只要打开瓶盖,水就会流出来。拧紧瓶盖,水就流不出来。水一直都在吸管里的,不管水龙头有没有打开。

嘉堪:但我发现,瓶里的水要是不够多的话,瓶盖打开也是流不出来的。

师:是的,你们的发现是对的,只要水厂里有充足的水,管道也会有水运输到水龙头。

其次,家长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幼儿不同的家庭教育,家长能及时捕捉到孩子的探究亮点并能与教师进行沟通,或者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一些评价和修正幼儿认知的方法,这样更有助于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正确地认知和发展。

千景在家时偶然提出问题:水厂里的水从哪里来?于是,千景的父母抓住了这个探究的契机,并和千景围绕人们是怎么储存雨水,以及水是怎么循环展开了讨论。最后,他们求助于科普类的书籍,并从中寻找到答案。

上述两个案例分别是,教师在利用直观的验证方式帮助幼儿修正自己的认知,以及个别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评价与指导。由案例可见,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以及探究获得的经验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做的不仅是为幼儿的认知提供物质材料,更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与鼓励,使得幼儿的探究更加深入。

4.内化组装知识——窨井盖和管道的关联

在前期探究活动中,幼儿亲身经历发现和探究的过程,获得了有关的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比较零散、表象,教师就可以在这个环节,帮助幼儿整理所获得的经验,如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幼儿的活动照片,引导幼儿自身把已作出的探究结果和其他探究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将所积累的知识组成新的认知结构。

叶子将对窨井盖和管道的认知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如图2.5所示,便有幼儿对符号产生疑问,叶子解释到这是箭头代表的是水流的方向,圆形代表的是污水管道,三角形代表的是雨水管道。而后,歆冉提出这样的标记太繁琐,可以使用她发现的幼儿园窨井盖上的标记。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去寻找幼儿园窨井盖的标记。

调查:窨井盖上的标记

千景:这里有“污”字,那下面应该就是污水管道了。

辰睿:我这里还有“雨”字,那这下面就是雨水管道了。

嘉堪:我发现这里的箭头都是朝向学校门口的

周周:那这个“1-1”是什么意思呢?

源源:我觉得应该是代表管道是第一个的意思

嘉堪:可是有两个1啊,旁边还有一个“2-1”,那肯定会代表其他的意思。如图2.6所示

师:我们一起找找,这个“1-1”在窨井盖上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上述案例中,幼儿把叶子的标记符号和歆冉发现的窨井盖标记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发现了用更简单的方式来标记管道。这时,大部分幼儿认知的结构从简单图形表示管道的分离,到初步了解窨井盖标记的意义。而后,教师使用树状图帮助幼儿梳理前期所获得标记的经验。在梳理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发现“1-1”代表的是第一根管道的第一个窨井盖,这不仅代表幼儿重组了认知结构,更是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体现。

三、探究总结期

大班幼儿需要在探究结束后,对自身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这不仅是为了整理探究活动中收获的经验,更是为了让幼儿了解自身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学习品质,从而对自我进行肯定,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延续良好的学习品质。

1)基于“个体”评价——看不见的污水管道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探究过程有更完整的了解,并能及时地对探究成果作出评价,并作出适当的指导策略上的调整。这里的“个体”评价应该是基于观察的前提下,师幼针对小组或个别在探究时表现出的具体行为,进行有效地反馈与评价。

小组讨论不同的污水管道会连接在一起吗?

雅渲:我发现1号污水管道比较长,因为有第“1-7”个窨井盖,2号的比较短,只有第“2-5”个。

嘉堪:而且,两根污水管道的标记都连在一起的。

振轩:那它们的管道会不会也是交叉在一起的,我觉得肯定是碰到了。

嘉堪:不,我觉得污水就是跟污水管道接在一起,雨水和雨水管道接在一起。

雅渲:我们又看不见下面的情况,可以先请门卫公公帮忙打开窨井盖,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户外活动时,我发现这三位幼儿围在一起讨论污水管道是否交叉在一起,意见不同的情况下,王萌建议将窨井盖打开看看,验证管道是否交叉在一起。在门卫公公的帮助下,孩子们发现管道和管道之间是分开的两根。基于长时间的观察,我针对几位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严谨的学习品质表示肯定,希望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保持这些品质。 

2)基于合作的评价——建构区的管道分离

在综合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去了解幼儿在与同伴或其他成人合作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哪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就不单单只注意个体的探究与学习,还要注意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况,因此,可以将小组在探究时幼儿的合作行为作为评价的标准。

乐乐:这根长的是雨水管道,这根短的是污水管道。

熠萱:可是这里的污水管道通到哪里去呢?我看到窨井的位置没有洞可以出去了。如图3.1所示

宣邑:不好意思,刚才建的时候没有想好才会这样。

辰睿:我们可以提前画好设计图,这样就不会错了。

师:你们在一起建造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在听别人的意见,我相信,这样下去你们的管道分离工程会更加完美。

幼儿的合作能力必须是在不断尝试中才会逐渐提升,它强调同伴间主体的交互性,上述案例中的管道分离过程,就是幼儿在独立思考后与同伴协商、合作等相互作用的前提上建构起来的。“管道分离工程”参与了每位幼儿的观念,教师的评价针对了他们合作行为进行鼓励及肯定,这能不断强化他们积极与同伴合作的行为。

3)基于“探究成果”的评价——管道分离设计图

幼儿呈现的成果会传递其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也会反映完成探究的程度。而教师针对幼儿的成果进行有效反馈,对于他们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这里的有效反馈,指的是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积极评价,让幼儿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

如图3.2所示,管道分离设计图反应了幼儿已经发现窨井盖以及管道之间的关联,即每根管道上都有相对数量的窨井及窨井盖,以及窨井盖上的标记代表是管道的作用及窨井盖的序数。同时,也能成为教师给予幼儿积极反馈的媒介。教师对此进行有效地反馈,让幼儿认为自己设计的图纸是很有价值的,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在探究和操作中的信心。

四、反思——共同建构的学习

1.幼儿的学习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很强的探究意识,会用科学比较、反复验证的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疑惑。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表现出的不肯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在团体讨论中愈发顺利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和家长、社区一起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给团体讨论活动带来丰富的学习内容。幼儿通过了解自身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学习品质,能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延续良好的学习品质。

2.教师的收获

在团体讨论中,为了更适宜地支持和拓展幼儿的探究,教师通过多角度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及时识别幼儿探究活动中有价值的知识,不断地调整回应支持探究的策略和评价方法。以此提升幼儿在团讨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地参与、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以及学会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方法,从而促进学习品质的发展,实现了自主合作式学习。

3.形成课程主题网络

地下探秘之旅主题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团体讨论中获得的零碎知识联结成一个整体,并加以输出的合作式学习通过团体讨论,教师将重点聚焦在幼儿提出的问题以及对其探究的需要和状态的了解,捕捉有价值的探究点,生成有意义的课程内容;随着探究活动地深入,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延伸,最终初步形成地下探秘之旅”主题网络框架图。4.1为主题网络框架图

 

 

 

 

 

 

[1]吴丹丹.初探思维导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幼教天地,980期

[2]秦赛.项目教学视野下学前STEM教学活动的建构与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余锐.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说明性讲述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上一篇:实验幼教集团师德师风宣讲报告会 下一篇: 先锋领航·实干争先——福溪街道中心幼儿园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